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
    當前位置: 首頁 >  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 > 信息公開 > 政府信息公開目錄 > 規劃計劃
    信息索引號 01404053X/2018-00735 生成日期 2018-02-13 公開日期 2018-02-13
    文件編號 公開時限 長期公開 發布機構 江陰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公開形式 網站、文件、政府公報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公開范圍 面向社會
    有效期 長期 公開程序 部門編制,經辦公室審核后公開 體裁 通知
    主題(一級) 文化、廣電、新聞出版 主題(二級) 文化 關鍵詞 藝術,出版,文物,通知
    效力狀況 有效 文件下載
    內容概述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關于印發《2018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8年工作要點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2018年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為目標,以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提高市民素質為核心,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實現“五個高質量”、打響“五大品牌”的發展思路與工作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高質量發展為引導,全面做好促改革、惠民生、重傳承、優產業、強監管、抓隊伍等各項工作,打響具有江陰特色的文化品牌——“書香城市”品牌、“錫劇傳承”品牌、“民樂之鄉”品牌,全面增強江陰文化輻射力集聚力,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強富美高”新江陰建設貢獻力量。

    一、深入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

    要將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貫穿始終。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扎實有效推動學習成果轉化落實,推動文廣新事業蓬勃發展。

    1、深入開展理論學習。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重點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和新《中國共產黨章程》,學習新華社、《人民日報》有關報道和系列評論,結合用好《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和《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等輔導材料,使廣大黨員干部從整體上理解掌握黨的十九大精神,把學習十九大精神作為黨委中心組學習、黨員干部培訓、理論研究、宣講宣傳的核心內容;系統內各單位黨組織開展學習十九大精神交流座談會,黨員干部交流學習十九大精神心得體會;舉辦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班,集中宣講學習,力爭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

    2、持續開展陣地宣傳。積極開展“學習十九大擁抱新時代”基層主題宣講活動;全市各文化單位切實肩負起責任擔當,充分開展各類培訓、講座、演出等活動,發揮好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陣地作用;同時將公共文化場所的宣教陣地屬性用好用活,積極搭建平臺、提供資源,為全社會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提供服務。

    二、堅定不移推進改革深入

    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進一步深化認識、理清思路、壓實責任,穩步推進集成改革相關目標任務高效落實,有力助推我市集成改革試點工作向縱深推進。

    3、穩步推進改革目標任務。圍繞全市改革實施方案和責任分工,立足部門實際,加強對接力度,認真完成社會事業體制改革之文化體制改革分項目標。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企業資源整合,突出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公益性,進一步激發國有企業的創新活力,有利于文化事業與產業經營結合。

    三、繁榮文藝精品創作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加強現實題材創作,創作出更多謳歌黨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文藝作品。

    4、抓好文藝精品打造。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結合改革開放4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立足江陰本土特色,反映群眾真實訴求,激發社會正能量,創排一批弘揚江陰精神、傳播江陰文明的精品力作。集聚創作力量、聘請專家抓好錫劇《徐霞客》劇本的打磨、完善提高。組織大型歷史文化散文《慶歷四年秋》出版及作品研討。開展江陰市文學藝術獎(陶白文學獎)評選。

    5、夯實人才隊伍基礎。提高人才專業水平,面向全市積極開展行業人才培養,同時積極鼓勵專業技術升級,不斷擴大中高級職稱數量;壯大業余文化人才隊伍,組織參與開展“暨陽英才”特色鄉土人才育智工程,培養挖掘一批本土文化創作人才;創新文化人才選拔培養機制,積極開展招才引智工作,探索引進優秀高層次人才、領軍型人才、稀缺型人才。

    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水平

    要以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和有關政策文件為抓手,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數字化社會化水平。

    6、完善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按照省、市《“十三五”時期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要求,繼續推進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與文體廣場建設。至年末,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活動室)建設基本完成,切實保障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7啟動文化館總分館建設。強化市文化館總館建設,培育打造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文化活動品牌項目。加快推進現有藝術欣賞、藝術培訓等文化資源數字化進程;加強基層群眾文藝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整合全市群眾文化藝術資源,統籌全市文化活動、文藝創作、文藝輔導、送戲下鄉和隊伍培訓,逐步建立起上下聯通、服務優質、有效覆蓋的文化館總分館制。

    8、提升圖書館總分館建設水平。貫徹落實《公共圖書館法》,優化全市圖書館總分館建設。以鎮(街道)、村(社區)為重點,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暢通群眾需求信息反饋渠道,采取訂單式服務,實現供需有效對接;繼續加強“三味書咖”城市閱讀聯盟建設,拓展全民閱讀社會化發展道路;做好現有公益閱讀服務點和農家書屋的維護管理工作,對其中符合條件的,積極納入總分館體系建設。

    9、加強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整合。充分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整合全市文化資源,努力打造全市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載體,推動智慧文化建設。升級完善數字圖書館,加快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建設,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發布等服務,做到精準文化惠民。

    五、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

    用好用足江陰人文資源,推動我市品牌文化活動不斷擴大供給、提升質量,引導人民群眾踴躍參與文化活動,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不斷擴大我市文化影響力。

    10、全面開展各類文化惠民品牌活動。深入開展“文化走基層 服務進萬家”主題惠民活動,舉辦第22屆“書香江陰”讀書節系列活動、5屆“芙蓉花”獎評獎活動、第4屆市民文化節、第6屆“澄星杯”錫劇票友大賽。

    11、高度重視江蘇省五星工程獎和無錫市群芳獎等各類賽事努力抓好重點節目的加工提高,爭取在無錫市“群芳獎”、江蘇省“五星工程獎”中獲得佳績,并為沖刺“群星獎”打下基礎。

    12、全力配合參與劉氏三兄弟系列紀念活動、改革開放40周年專場文藝演出。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推進。

    六、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做好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工作,形成人人保護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惠及民生的良好氛圍。

    13推進文物保護工程項目。積極對接“1310”工程,遍植江陰特色的文化符號,務實推進“鄉愁工程”,著力推進黃山炮臺舊址修繕和環境整治工程;加快推進佘城遺址公園的前期準備工作,配合園林旅游局做好祁頭山遺址公園建設工作;實施9處重點文保單位防雷工程;實施三元橋修繕、江陰蠶種場維修、博物館“文明之光”改造提升等工程,開展劉氏兄弟紀念館建設方案編制工作。

    14、注重地域文化傳承創新和交流。舉行劉氏三兄弟系列紀念活動,舉辦紀念展、出版專集、舉行音樂會、召開學術研討會;繼續開展“非遺記憶工程”系列宣傳,舉2018“迎新春品民俗” 非遺文化展示活動、江陰市傳統舞蹈展示展演活動等非遺展示展演活動,制作非遺專題紀錄片《江陰好手藝》第二季;加強錫劇傳承發展,繼續推進錫劇進校園、進企業、進基層;加快非遺項目產業化進程,讓非遺“活”起來,積極搭建平臺展示非遺產品,提升產品檔次。

    七、引導文化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要調整優化文化產業引導資金實施意見,加強政策引導力度,加大扶持力度;重點引導民營資本發展文化產業,培育規上文化企業,促進文化產業優質高效發展;狠抓三大文化園區建設,著力提升文化產業集聚度,增強園區競爭力;以經濟普查工作為抓手,壯大文化企業隊伍。

    14、積極營造產業發展良好環境。范利用文化產業相關扶持政策,開展好市級文化產業引導資金申報,積極爭取各級文化產業引導資金扶持我市文化產業項目,促進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增長,培育增量,擴大總量;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和上市融資;加強對發展創新創意等新型文化業態的引導。

    15大力推動文化產業基地、重點項目和企業建設。繼續深入開展全市文化產業調研活動,加強與文化企業的溝通聯絡,加大對橙天嘉禾影城等重點重大項目的跟蹤服務;加快對外文化貿易的發展,促進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增長;加強文化產業統計工作,將更多文化企業納入規上企業范疇。

    八、規范文化市場有序發展

    要建立權責明確、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市場管理體制。要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效能,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繁榮發展。

    17、全面理順工作機制。根據新三定方案內容,進一步完善機構內部管理機制,進一步理順與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審批局等部門的工作聯動協調機制,明確職責,提升工作效能。

    18、全面凈化社會文化環境。積極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強化文化市場行業監管服務,加大“掃黃打非”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盜版、侵權等非法行為,進一步完善文化市場行業協會建設,引導文化市場健康繁榮發展。

    九、加強新聞出版廣電行業管理

    積極貫徹落實省、市有關工作要求,在行政管理方面嚴格依法行政,積極履行部門職責,加強廣電、新聞出版行業業務指導與監管。

    19、加強出版行業管理。加強出版物市場、印刷行業法規學習培訓,提高管理部門、從業人員依法管理、經營的水平;認真做好出版物批發零售、印刷企業年度審核工作。

    20嚴抓播出放映管理。加強重大節假日、重大活動期間的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工作,開展全市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專項檢查;推進我市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加大查處“小耳朵”和“黑廣播”工作力度;加強電影放映市場管理。

    十、深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

    要堅持把機關黨建工作納入全局工作總體布局,把黨風廉政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營造風清氣正的文化工作氛圍,為我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保駕護航。

    21、提升思想工作成效。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干部頭腦,學習和弘揚“紅船精神”“延安精神”等黨的優良傳統,進一步堅定信仰信念、牢記黨的宗旨。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在全體黨員中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繼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完成2018年黨建調研年度課題——建立功能服務黨支部,為群眾提供多樣化、實用性文化服務的探索。

    22、持續深化反腐斗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和市委《具體辦法》,持續用力整治“四風”突出問題,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加強紀律建設,重點強化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帶動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進一步嚴起來。積極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積極支持配合紀委第三派駐紀檢監察組工作。

    23、打造基層戰斗堡壘。以黨建工作質量年為抓手,持續抓好組織建設,扎實推進基層黨建工作,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先進性建設、執政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努力提高黨員干部“服務發展、服務企業、服務基層”的能力,進一步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深化機關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扎實做好金一文化黨建聯盟實施黨建項目化管理工作。完善機關黨員干部志愿服務體系。

    十一、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

    24、強化安全生產管理。組織學習新《安全生產法》和《江陰市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暫行規定》,堅持安全生產例會制度,扎實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注重加強安全生產、綜合治理、平安創建工作,加強各文化直屬單位安全生產、文化市場經營單位安全監督、重大文化活動安全管理,確保安全生產無事故。


     

    附錄:

    2018年文廣新局重要會議和重大活動

     

    一、重要會議

    1、2017年度文廣新系統總結表彰大會;

    2、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成員單位會議;

    3文化市場管理(“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會議;

    4、軟件正版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會議;

    5全市文化產業工作推進會。

    二、重大活動

    1“文化走基層  服務進萬家”主題惠民活動;

    2、22書香江陰讀書節;

    3江陰市第5屆“芙蓉花”獎評獎活動;

    4、4屆市民文化節;

    5、江陰市第6屆“澄星杯”錫劇票友大賽;

    6、組織參加江蘇省“五星工程獎”和無錫市“群芳獎”等各類賽事;

    7組織開展江陰市文學藝術獎(陶白文學獎)評選;

    8、劉氏三兄弟系列紀念活動(舉行“劉氏兄弟捐贈文物展”、出版《江陰博物館藏劉氏兄弟捐贈文物精品圖集》、舉辦一場《劉氏兄弟學術研討會》、在故宮舉辦“紀念劉氏兄弟劉育熙專場音樂會”等);

    9、改革開放40周年專場文藝演出。

     

    見附件:《2018年工作要點》.doc

    • 收藏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