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號 | 01404053X/2022-01116 | 生成日期 | 2022-04-29 | 公開日期 | 2022-04-29 |
文件編號 | 公開時限 | 長期公開 | 發布機構 | 江陰生態環境局 | |
公開形式 | 網站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社會 |
有效期 | 長期 | 公開程序 | 部門內部審核后公開 | 體裁 | 其他 |
主題(一級) |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 | 主題(二級) | 環境監測、保護與治理 | 關鍵詞 | 保護區,污染,農村 |
效力狀況 | 有效 | 文件下載 | |||
內容概述 | 2021年,江陰生態環境局錨定江陰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一年一個樣、三年一掃光”的戰略部署,迎難而上、奮力拼搏,縱深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考核目標任務,推動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為江陰高質量發展夯實了綠色基底。 |
2021年,江陰生態環境局錨定江陰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一年一個樣、三年一掃光”的戰略部署,迎難而上、奮力拼搏,縱深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考核目標任務,推動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為江陰高質量發展夯實了綠色基底。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打開了“十四五”新一輪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贏下了新時代開局的第一場硬仗;我們制訂并完成了更高的環境質量目標,向“美麗江陰”又邁近了一大步;我們經歷了疫情的再次沖擊,建立健全了生態環境領域常態化防控疫情的工作機制;我們經受了市委巡察組的全面檢閱,環保鐵軍隊伍精氣神得到全面提振。我們聚焦水氣土等重點領域,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筑牢了美麗江陰的生態基底。總體來講,今年的生態環境工作取得了十個方面的積極成效。
環境更美,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水氣質量均達到了歷史最佳,城區PM2.5平均濃度為3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諝赓|量優良天數比率為79.2%,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國省考斷面在數量翻倍、達標難度增大(從9個增至18個)的情況下水質優Ⅲ比例從去年的88.9%提升到100%。長江三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率100%,入江支流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水氣環境質量改善幅度高于全省、無錫平均水平且好于周邊地區。
責任更硬,蝸牛警示、水氣紅黑榜、最嚴懲戒等一系列措施壓實壓緊了工作責任,打造了江陰治污攻堅史上最嚴工作機制,通過硬機制持續推動各項工作有效落實。
工程更實,年內完成了7294項治氣工程、355項治水工程,296項治土工程,其中大氣工程同比增加10倍,治水、治土工程均同比增加5倍以上。推動完成長涇鎮紡織產業等5個產業集群綜合整治,推動實施重點行業VOCs綜合治理項目97個、安裝FID在線監測設備497套、完成81臺工業窯爐治理。推動完成了城鎮污水管網、雨污分流、工業污染防治、港口碼頭、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河道整治等12個方面各類治水重點工程。
問題更少,全面推動“以案促改”,完成了各級交辦問題的整改銷號。徹底解決了一批多年來重復信訪問題,省級以上信訪數量同比下降36.2%。
治理更準,對標當前全市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市委許書記親自部署推動實施“一個一個樣、三年一掃光”專項行動,大氣36條、3項最嚴管控措施、點位斷面“一點一策”“一斷面一策”等措施全面落實,持續推進了精準治理。治氣方面,多污染物協同治理成效顯著,揚塵、油煙、工業源等污染治理深入推動,進一步打造了與住建、公用等部門的聯動管控機制,各級點位長常態化一線督導,應急天氣管控機制日益成熟。治水方面,建立完善監測預警、問題交辦、通報約談工作機制。全面完成了入江入河排放口全面排查和規范整治工作,金潼橋、泗河橋、晃山橋斷面均制定專項整治方案,為確保穩定達標打下基礎。持續開展國省考斷面保3增3強化攻堅行動。治土治廢方面,加強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加強地下水污染防治,持續推進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頭防控。深化危險廢物處置專項整治,推進固危廢處置利用能力提升。推進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置利用示范區建設。
改革更新,出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創新機制,小微企業危廢管理、排污許可證分級分類分色積分式機制、測管治一體化等工作在全國生態環境領域取得積極反響
服務更優,通過簡化手續、極速審批,推動產業項目快速落地,打通綠色通道、開設綠芙蓉課堂,全方位助力全市綠色發展;
執法更強,執法大練兵持續深入,在比學趕超的比武賽場,執法隊伍歷經磨礪,對環境污染問題的精準查處能力有新的提升,今年快速查處了寧遠化纖等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污染問題。立案數量、處罰金額分別同比增長12.6%、31.2%防線更牢,完善生態領域安全工作機制,深入推進各類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進一步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今年榮獲了全國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活動表現突出集體等重量級榮譽。
隊伍更鐵,深化黨史主題教育,進一步提振了環保鐵軍精氣神,創新打造了藍天、碧水等7個特色支部,在問題點位打造堅強戰斗堡壘,在攻堅克難中不斷檢驗環保鐵軍成色。
2022年,全局上下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和省廳、無錫局的決策部署,堅守“環境質量為核心”的工作方向,以碳達峰、碳中和為抓手,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支撐,以鍛造生態環保鐵軍為保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美麗江陰建設增藍添綠,為全市人民提供更多的生態環境福祉。
工作目標:PM2.5濃度達到33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4%;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到100%,全面消除全市域劣Ⅴ類斷面;氮氧化物、VOCs、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比例達到考核要求。圍繞實現上述目標,今年重點抓好十個方面任務。
1、緊盯考核目標,全面推動爭先進位。要緊盯上級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工程要求,確保年內各項任務全面按時完成,特別是涉及對江陰高質量考核的重要指標,全力以赴全面提升。強化日常推動,推動工作清單化、項目化,重點工作及時上墻,及時調度工作進度,實時掌握工作推動情況。進一步落實重點工作月通報工作及時,加強對日常工作的督查。強化爭先創優,全面推動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創新工作,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倒排時序、項目推進,確保年內全面完成。
2、緊盯工作落實,全面壓實黨政同責。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強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一掃光”的決心和信心。完善“河長制”“斷面長制”“點位長制”,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建立水、氣、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專班,問題導向精準治污。繼續發揮“蝸牛警示牌”鞭策作用,啟用揭榜掛帥治氣、治水紅黑榜,突出示范引領,揭丑亮短倒逼治污。優化生態文明建設績效考評,實施江陰市“污染防治攻堅不力最嚴懲戒措施”,綜合運用經濟、組織等手段強化考核結果運用,以考核定實績、以實績論英雄。
3、緊盯轉型升級,全面推動綠色發展。深化提升長江生態安全示范區建設,全力爭創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市。結合全市化工園區整改,全面完成全市“三線一單”編制,推進成果落地應用,嚴格環保準入標準。持續推動“壓總量、提質量、優存量”,要打造以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環保審批制度,對不達標地區、集中工業區外的項目,嚴格落實項目管控,推動區域污染總量下降、環境質量提升。全面量化推動連片式、區域性“散亂污”企業整治,下達“砸籠騰地換綠”指標。
4、緊盯系統治理,全面實施減污減排。治氣上,持續推進減污降碳,全面推動多污染物協調治理,全面加強燃煤煙氣、有機廢氣、車船尾氣、城市揚塵、油煙廢氣治理,聚集重點區域、高值行業、高值企業、高值工地,切實加強微污染天治理,實現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全面推動江陰大氣治理36條和餐飲油煙、道路揚塵、建筑揚最嚴管控標準。治水上,統籌全流域系統整治,重點在減排上下功夫,迅速推進污水處理廠規劃及擴建工程。強化截污納管,確保工業園區、集鎮區、村莊全面建成污水零直排區,推進新一輪河道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完成長江、太湖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國省考斷面、主要入江支流全部達標。治土上,推動危廢分級分類管理,推動小微企業集中收集貯存,推動化工企業危廢物理風險性鑒定。增加依托危廢全生命周期系統,落實危廢全過程安全處置監管,開展全市一般固廢產生處置情況排查摸底,推進一般固廢焚燒和填埋設施建設,啟動醫療廢物擴建項目。
5、緊盯創新突破,全面提升治理能力。推進排污證改革,開展企業排污許可證積分式分級分類信任碼管理,完善正向激勵機制。加快推進長江大保護“測管治”一體化,打造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基礎設施融合的生態環境新型基礎設施。強化隊伍和能力建設,完善網格化管理體系,將環保管理隊伍延伸至村、社區,進一步強化環保管理機構配足專職人員,打通日常環保管理“最后一米”。深入打造江陰“生態日”品牌活動,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全面打造齊抓共管、全民參與的生態環境大格局。
6、緊盯重點工程,全面夯實基礎設施。推進實施“綠島”項目建設,在完成省級試點工程基礎上,圍繞江陰產業特色和企業內在需求,進一步打造江陰本級“綠島”。持續完善“天網工程”加密工程,強化對高值地區、高值企業“實時監控”,實施溯源整治。進一步督促污水處理廠能力擴建提升及配套管網污水收集工程。全面落實屬地治污主體責任,限期推動各鎮街園新、老工業集中區、集鎮區進一步完善污水管網“兩張圖”,即管網現狀圖及未來規劃圖。推動各鎮街園厘清基礎臺賬,梳理好轄區內自來水用量、地表水使用量、污水處理廠處置能力、日運行處理量等數據,充分掌握各自區域內污水收集處置的基礎臺賬。
7、緊盯執法攻堅,全面提升監管效能。繼續以執法大比武為主要抓手,突出“五比五看”特色,加強大案要案辦理,推行“環保+警察”辦案模式,對重大污染環境犯罪案件開展聯合執法。持續深化執法攻堅,推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再鞏固再提升。鞏固各類、各級督察、檢查交辦的環境問題整改成效,高質量推進銷號工作,舉一反三、強化預防,著力化解環境信訪矛盾,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環境問題。
8、緊盯落后地區,全面強化督查整改。進一步強化對問題點位、不達標斷面的攻堅督查。充分發揮好攻堅辦的統籌協調作用,采取暗訪、暗查的方式,將發現的問題線索及時交辦給相關地區和職能部門,并加大對年度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年度目標任務進展情況和重點環境問題整改情況的督辦力度。深入推動蝸牛警示日活動,集中開展突出環境問題督查,把工作重心聚焦到對問題整改的督辦。每月落實重點問題曝光警示片的拍攝,進一步倒逼推動不達標地區對問題落實全面整改。
9、緊盯突出問題,全面完成整改銷號。鞏固各類、各級督察、檢查交辦的環境問題整改成效,高質量推進銷號工作,舉一反三、強化預防,著力化解環境信訪矛盾,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環境問題。排查更深入,嚴格對照整改目標任務,落實上級交辦問題定期調度制度,認真按照掛賬督辦、專案盯辦的要求,逐一排查、不留死角、逐個銷號。進一步對標周邊地區專項督查反饋問題,制定江陰相關問題整改方案,全面排查突出環境問題。舉一反三,對發現問題能立行立改的,迅速整改到位,在短時間內不能完成整改的,對照整改方案按照時間節點不折不扣的推進整改工作。成效再鞏固。開展對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2項、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20項、回頭看反饋問題4項進行全面排查,確保問題不反彈。機制再完善。通過集中治理著力解決影響生態環保領域社會穩定的突出矛盾問題,建立條塊聯動的管控機制,提高對生態環保領域涉穩風險的預測預判和風險管控能力,做到標本兼治,長效管理。
10、緊盯“兩在兩同”,全面提升作風效能。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響應黨中央號召,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推動全局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做偉大號召的迅速行動者、忠實執行者、模范踐行者,奮力書寫現代化濱江花園城市建設新篇章。全面從嚴治黨,堅決落實“一崗雙責”,推動各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黨建隊建上,一級抓一級全力推進,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落實。狠抓黨建專題活動,以黨史學習為統領,持續推動“三轉一提”“五抓五促”專項活動走深走實,及時曬單子、亮成績,將階段性成效進行公示。全面推動黨風廉政。健全局黨風廉政防控機制,通過源頭防控、日常提醒等工作機制,為全體干部筑牢廉政安全網。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執法、審批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對問題多發部門和違規違紀頑瘴痼疾進行排查梳理,對檢視出來的問題,分類分級進行全面剖析整改。有效運用執紀監督“四種形態”,對隊伍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開展談話提醒,做到早發現、早處置、早整改。建立局內部“蝸牛”警示制度,推動各部門爭先創優,對于后進部門、落后人員必須要進行警示割尾。針對近年來查處的違法違紀案件和巡視巡察、審計檢查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加強制度建設,堵塞制度漏洞、完善制度體系,切實提升制度的科學性、精準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推動對干部問詢、誡勉工作機制,在防微杜漸中預防腐敗。創新宣傳機制,廣泛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緊緊圍繞“生態日”“環境月”,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與中華環保聯合會、香樟樹等社會組織強化合作,構建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發展壯大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力量,深入推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完善生態環境信息公開和有獎舉報機制,講好生態文明建設“江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