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號 | 01404053X/2022-02925 | 生成日期 | 2022-11-22 | 公開日期 | 2022-11-22 |
文件編號 | 公開時限 | 長期公開 | 發布機構 | 江陰市農業農村局 | |
公開形式 | 網站、文件、政府公報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社會 |
有效期 | 長期 | 公開程序 | 部門編制,經辦公室審核后公開 | 體裁 | 其他 |
主題(一級) | 農業、林業、水利 | 主題(二級) | 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 關鍵詞 | 農村,農民,機關,總結 |
效力狀況 | 有效 | 文件下載 | |||
內容概述 | 農業農村局半年度總結 |
江陰市農業農村局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年,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是鄉村振興全面展開關鍵之年。今年以來,市農業農村局深入貫徹中央、省市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穩字當頭、穩步提升、穩定有序,疫情防控穩產穩供,糧食生產再創新高,鄉村產業加速推進,農村改革鞏固深化,“三農”基本盤持續穩定,全年各項重點目標任務實現“雙過半”。設立“北京大學鄉村振興研究與實踐江陰基地”,獲評全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示范單位、2021年度機關服務高質量綜合考核第一等次(2021年度人民滿意機關),建成第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各2個,入選“共同富裕 百村實踐”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案例,采納科技實現農業企業A股上市“零”的突破,顧山鎮獲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
一是突出夏收夏種,筑牢糧食安全堅實基礎。全市11.8萬畝小麥基本完成收割,預計畝產可達330公斤,總產量將達3.894萬噸,達到歷史高位。抓實目標任務。逐級分解下達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細化到鎮街,層層傳導壓力,全年確保糧食播種面積28.5萬畝以上,其中水稻13.85萬畝、大豆1.3萬畝。抓優服務保障。線上線下齊發力,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優化品種布局,提高播種質量,跟蹤調查苗情長勢與病蟲草害發生情況,發布情報信息13期,印發技術資料23.7萬份。抓細生產籌備。開通農資保供綠色通道,辦理應急通行證,做好物資接收、人員管理、防疫消殺等工作,確保農業生產物資及時到位。針對云亭、周莊等管控區,在卡口處設置接駁點,實行“點對點”配送。抓強農機調度。細化農機作業預案,協調調運作業機具,布局落實機收機播,做好農機具檢修調試和調配,合理有序開展農機跨區作業,集中人力、機械突擊搶收,做到成熟一塊、收割一塊,確保顆粒歸倉。
二是突出穩產保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統籌疫情防控和穩產保供工作,優化產能供給,暢通產銷鏈條,全力保障“菜籃子”供得上、供得穩、供得安全。強疫情防控。堅持“管行業就要管疫情防控”的總要求,壓緊壓實疫情防控屬地責任,切實履行部門監管責任,全面落實各類防控措施,全面排查、全程閉環、全員管理,不漏一人、不落一車,堅決阻斷疫情輸入風險。保生產供應。加強蔬菜生產信息調度,及時摸清生產供應和保障情況。優化蔬菜品種及茬口布局,積極搶種、擴種青菜、生菜、油麥菜、莧菜等蔬菜,豐富市場供應。蔬菜播種總面積9.26萬畝,產量17.51萬噸。保產銷對接。構建蔬菜應急保供體系,探索農業生產主體為前端、村委服務聯結為中端、市場銷售流通為后端的一體化聯盟模式。聯合“最江陰”APP上線農產品信息登記平臺,強化線上線下產銷對接,建立信息溝通平臺,逐一對接農戶銷售需求,分門別類收集登記農產品信息,細化到品種、數量、價格,對接協調商超及配送企業,進行點對點收購。保物流暢通。嚴格落實通行證審批管理,為符合條件的農業經營主體在靈錫APP上登記申領疫情防控應急通行證,優先給予物流通行支持,全力暢通配送供給渠道。
三是突出重大項目,打造產業融合創新引擎。積極吸引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高、規模體量大、生態效應好的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充分激活產業振興新動能。高標準推進重大項目。加強國資央企招引,與中糧、中車、華地等國資央企大集團公司開展合作,積極推動徐霞客-中車集團糧食生產全產業建設、荷蘭智能溫室等項目落地。上半年上報省重大項目庫項目29個,總投資超50億元。高水平實施科技創新。升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江蘇佰澳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畜禽用綠色減抗高活性益生菌系列產品創制及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獲批江蘇省科技計劃(重大研發計劃現代農業)專項;中向旭曜科技有限公司獲批“無錫市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高質量延伸新興產業。堅持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多領域產業融合推動功能拓展,多元化創新創意增添發展活力,有力推動“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健康養生”等新興產業向深度發力、朝廣度拓展。我市入選2022年度全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春季)精品景點線路。
四是突出鄉村建設,描繪美麗宜居幸福圖景。深化長效管護“六有”機制,優化完善“紅黑榜”評估機制,培育培樹“最美村莊”。用好共富基金助振興發展。會同市委組織部以基金管委會名義制定《江陰市鄉村振興·共富基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并先后開展3輪項目摸排工作,對申報項目逐鎮村逐項目一一過堂、篩選把關,經專家評審、管委會審核,確定了23個相對薄弱村的16個項目,涉投資總額1.33億元,預期收益率9.07%、達1200多萬元。截至目前,首批投放基金4086萬元,已預撥了2043萬元;11個項目建設進度已超過50%。強化環境整治助鄉村建美。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農村人居環境“衛生大整治”專項行動,通過覆蓋全域“清”、有力有序“治”、廣泛宣傳“防”、常態長效“抓”,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小切口”,筑牢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社會“大防線”。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整改各類環境問題5800多個,發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口袋書”1000份;清理農村各類垃圾29149.2立方米,清理房前屋后亂堆放11174處,清理村莊河塘溝渠、排水溝961條,取締旱廁20個,清除斷壁殘垣等無功能建筑86處,村莊環境面貌持續改善。規范獎補程序助民生改善。聯合市財政局按照10萬元/村的標準提前下達240萬元專項,助力相對薄弱村抗疫紓困。嚴格立項程序,控制獎補范圍,突出公益性和急需性,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重點向相對薄弱村傾斜,扎扎實實辦好民生實事。截至目前,已完成28個行政村的28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立項工作,其中相對薄弱村有12個,占比42.86%;28個項目中包括道路建設類16個、文體活動場所建設類7個、道路亮化類3個和溝渠駁岸整治類2個,預計總投資約2169.28萬元。
五是突出鄉村治理,構建一元多核治理模式。黨建引領、融合發展,大力推進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一核多元共治模式”。縱深推進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與組織部聯合制定全國試點延長期工作方案,申報第四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起草鄉村治理積分制實施意見初稿,籌備推進積分制全覆蓋工作。全面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與宣傳部、文體廣旅局聯合制定下發《 江陰市“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實施方案》,建立聯絡員機制,梳理全年系列活動,“澄•耕讀”農民讀書節活動正式啟動。有力推進農村改革工作,有力有序統籌推進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省第三輪、第四輪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等,獲評江陰市改革工作先進集體一等獎。四輪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等,獲評江陰市改革工作先進集體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