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發改委
    當前位置: 首頁 >  市發改委 > 信息公開 > 政府信息公開目錄 > 規劃計劃
    信息索引號 01404053X/2023-00947 生成日期 2023-01-10 公開日期 2023-01-10
    文件編號 公開時限 長期公開 發布機構 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公開形式 網站、文件、政府公報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公開范圍 面向社會
    有效期 長期 公開程序 部門編制,經辦公室審核后公開 體裁 報告
    主題(一級) 國民經濟管理、國有資產監管 主題(二級) 國民經濟發展規劃、計劃 關鍵詞 經濟,文件,報告
    效力狀況 有效 文件下載
    內容概述 關于江陰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摘要)
    關于江陰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摘要)
    2023年1月3日在江陰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江陰市人民政府

    2022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各項決策部署,統籌開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主要指標預計完成情況如下:

    (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左右;

    (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6.8%(扣除留抵退稅因素);

    (三)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左右;

    (四)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0%;

    (五)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60億元;

    (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正增長;

    (七)進出口總額增長6%(以人民幣計);

    (八)實際使用外資9.5億美元(上報數);

    (九)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別增長3.8%和5.3%;

    (十)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十一)萬元GDP能耗下降3%;

    (十二)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削減完成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

    (十三)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9.2%。

    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情況

    (一)鞏固發展成果,全力穩住經濟運行。惠企政策精準發力,工業經濟保持平穩,服務業發展穩中有進,產融結合持續深化。

    (二)堅持創新驅動,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科創成果持續顯現,創新主體加快培育,創新要素加速集聚。

    (三)深化改革開放,全面激發發展活力。重大戰略有序推進,多項改革力度加大,對外開放活力涌動。

    (四)聚焦品質提升,扎實推進城鄉建設。交通設施不斷完善,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城市治理更加精細,鄉村振興深入推進。

    (五)推進綠色發展,有效提升環境品質。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提亮城市生態底色。

    (六)維護社會穩定,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社會大局安定有序。

    (七)踐行共建共享,大力改善民生福祉。持續強化各類保障,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加快建設健康江陰,文體事業繁榮發展。

    二、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任務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奮進之年,做好各項工作意義重大。基于國內外形勢、上級要求和我市實際情況,建議2023年主要目標安排如下:

    (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

    (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5%以上;

    (三)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左右;

    (四)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8%左右;

    (五)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80億元;

    (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

    (七)進出口總額保穩提質;

    (八)實際使用外資9.5億美元;

    (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

    (十)城鎮新增就業2.3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

    (十一)單位GDP能耗下降完成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

    (十二)化學需氧量、氨氮、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減排量完成上級下達目標任務;

    (十三)PM2.5年均濃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完成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

    為實現以上計劃目標并全面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2023年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激活發展動力,在鞏固發展態勢上實現新突破。堅持擴大有效投資。用好重大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推動長電微電子微系統集成制造、遠景智能電池等項目建設,確保盛合晶微12英寸集成芯片、恒潤傳動風電軸承等項目竣工投產。積極發揮政府投資作用,全年實施政府投資項目136個、完成投資262億元。推動產業轉型提升。聚焦智改數轉,推動更多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完成規上企業數字化診斷800家。實施優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計劃,確保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累計突破150家。深入推進兩業融合試點,大力發展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培育一批服務業品牌企業,力爭年內服務業重點骨干企業達到150家以上。全力提振消費需求。精心組織開展各類促消費活動,推動住宿餐飲、批發零售、休閑娛樂等消費回暖,拓展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托育等消費增量。加快文化、體育、旅游產業深度融合,辦好旅游節慶活動。

    (二)聚焦創新驅動,在科技創新能力上實現新突破。強化創新主體培育。聚焦“一灣一谷一區一港”建設,不斷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000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超2000家,新增無錫市雛鷹、瞪羚、準獨角獸企業培育入庫超260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3件,主導、參與完成國內外標準制(修)訂79項。積極對接國家和省級重大科技專項,深入實施“霞客之光”創新攻關計劃,完成產學研合作項目100個。加快科創載體建設。新開工建設科創載體100萬平方米、投用80萬平方米,引進科創載體運營機構5家以上。鼓勵企業研發機構提檔升級,新增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無錫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主動對接大院大所等高端創新資源,引進設立新型研發機構或分中心,新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5家。完善創新體系構建。做強“霞客杯”創新創業大賽等招才引智品牌,強化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新增高層次人才800人、高技能人才6000人,人才總量達54萬人。加強金融賦能創新,用好“蘇科貸”“錫科貸”等科技創新金融產品,打造全社會包容開放的創新環境。

    (三)堅持深化改革,在開放融合發展上實現新突破。進一步提升改革能效。穩步推進“4+1”功能區調整建設。聚焦政務服務數字化轉型,打造政務服務體系2.0版本。深入推進基層綜合執法改革,優化鎮街賦權事項,實現部門監管與綜合執法高效協同。全面落實省第四輪農村改革任務,穩妥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縱深推進工業園區升級改造。盤活騰退提升土地1.3萬畝、其中集中連片4000畝,形成千畝以上可用地塊2個,建成一批中小微產業園、主題產業園。加快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向南加速錫澄一體發展,與錫山區、惠山區合作推進錫澄協同發展區建設;積極參與長三角—粵港澳(無錫)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區建設,發揮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江陰實踐基地等作用,持續導入科創人才項目。向北完善江陰—靖江工業園區體制機制與合作模式,促進兩地實現更高質量跨江融合發展。向東主動服務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設,積極承接各類優質資源溢出;深化澄張虞一體化發展,啟動示范區規劃研究。向西加強與常州天寧區、經開區溝通交流,聯合開展錫常協同發展先行區規劃建設。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挖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歐盟等市場潛力,培育一批特色服務貿易、服務外包企業,發展跨境電商新興業態,支持本土龍頭企業加快全球布局和兼并重組,實現對外直接投資4.5億美元。深化無錫(江陰)港與上海港等合作,釋放啟運港退稅政策優勢,全年實現貨物吞吐量3.5億噸、集裝箱運量70萬標箱。做優綜保區“五大中心”功能,推動綜保區實現爭先進位。

    (四)加速產城融合,在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堅持規劃引領。完成市鎮兩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加大各類專項規劃銜接力度,深化完善“一灣一谷”、城市更新地區、高鐵新城區域規劃設計。做好用地保障。加快澄江街道、城東街道、云亭街道、南閘街道、徐霞客鎮、青陽鎮、月城鎮、周莊鎮、祝塘鎮、顧山鎮、華士鎮、新橋鎮、長涇鎮、璜土鎮、夏港街道、利港街道、申港街道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的編制。推動城市更新。扎實開展省美麗宜居城市試點,推進中心城區、青山未來城、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等城市重點片區建設。做好征遷安置,創新安置補償模式,啟動建設安置房120萬平方米、建成35萬平方米,加速推進已交付安置小區不動產辦證工作。啟動省園博會核心區建設,全力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完善交通設施。加快路網建設,南沿江城際鐵路開通運營,錫澄S1線通過項目驗收,濱江路(城區段)、長山大道一期、錫澄路一期、新澄楊線一期等快速化改造項目加快推進,鹽泰錫常宜鐵路、沿江高速拓寬改造工程開工建設。實施精細管理。深化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三年行動,推動21條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建成“席地而坐”城市客廳5個,拆除違建100萬平方米,新增城區停車泊位2500個。推進鄉村振興。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建成高標準農田1.2萬畝,推進10個鎮級農業產業園、100個村級特色園建設。加快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新建30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啟動新一輪美麗農居建設,建成1—2個先行示范點,爭創無錫市級以上特色田園鄉村11個。

    (五)擦亮發展底色,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堅持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實施綠色低碳轉型,推進“兩高”項目清理,推動重點行業高端化綠色化發展,爭創國家級綠色制造示范單位1家、省級綠色工廠5家、省星級綠色港口4家。推進降危減化,加快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關停化工生產企業4家。推動秦望山綠色循環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實施環境綜合治理。開展大氣污染重點行業集群整治、微環境整治等專項行動,確保城區PM2.5濃度和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雙改善。壓實河長責任,突出源頭治理,確保69條新一輪環境綜合整治河道水質優Ⅲ比例提升至90%,國省考斷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水質優Ⅲ比例繼續保持100%。落實危廢全過程規范管理,推進一般工業固廢綜合處置,強化土壤污染防治,確保污染地塊100%安全利用。推進生態保護修復。扎實推進長江大保護,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加大土地修復和岸線騰退力度,建好千畝長江生態濕地等生態景觀。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開展黃山北坡等區域生態修復,啟動白屈港長江濕地保護小區建設,林木覆蓋率、自然濕地保護率達25%、27.8%。

    (六)做好民生實事,在安民心增福祉上實現新突破。加快富民增收步伐。加大就業創業扶持,提供就業崗位6萬個,扶持自主創業5000人,帶動就業1.6萬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社保擴面3萬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率90%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保障水平、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穩步提升,居民醫保人均籌資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1440元左右。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精準落實各項幫扶救助政策,兜住民生保障底線。推進公共服務優質發展。啟動五星幼兒園、南菁高中實驗學校城西校區等建設,推進江南大學江陰校區、華師大江陰實驗學校、南師大江陰實驗學校等建設,澄西高中、濱江實驗學校等建成投用。完成中醫院異地新建項目建設,婦幼保健院改建穩步推進,提高優質醫療資源供給能力。精準保障“一老一幼”,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完成兩家鎮(街)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全市65周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63%,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4個,創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市。組織開展市民文化節等群眾性文體活動,高質量完成省級以上體育賽事承辦。推進室外全民健身設施更新管護,推動健身步道建設和體育公園改擴建工作。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陰段建設,完成適園等“百宅百院”活化利用項目5個。創建更安全社會環境。推動疫情防控工作重心轉向“保健康、防重癥、護穩定”,持續提升醫療救治、藥械保供、重點人群和場所服務保障能力,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市民群眾、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完善公共安全體系,聚焦化工、冶金工貿、城鎮燃氣等重點行業,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急難險重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確保安全生產事故起數、亡人數持續“雙下降”。深化平安江陰建設,依法嚴打涉黑惡、食藥環、電信網絡詐騙、侵害弱勢群體等重點違法犯罪,確保社會長治久安。

    關于江陰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摘要)

    • 收藏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