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要聞
    通江達海, 小漁村書寫“千億”傳奇
    發布日期:2024-10-12 08:47    文章來源:江陰日報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長江,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宛如一條巨龍蜿蜒穿越華夏大地,孕育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滋養著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帶。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江陰市融媒體中心策劃開展“我家就在岸上住——尋訪長江村大型融媒新聞行動”,聯合長江沿線媒體,深入挖掘各長江村的變遷故事,圍繞長江大保護、鄉村振興、長江經濟帶發展等主題開展深層次、多維度的宣傳報道,傳唱中國式現代化創新實踐的“長江之歌”。

    從貧到富

    小磚窯燃起“星星之火”

    從上無遮瓦到家家住別墅,需要怎樣的奮斗與堅持?從區區700塊錢起步到凈資產超300億元,又鋪滿了多少坎坷與挑戰?75年來,在長江之畔,一個村莊以其傳奇般的發展故事,書寫著時代的奮進篇章。這里,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每一份努力都值得被銘記。

    在長江村村口坐落著一座特殊的展館,村民徐生其只要得空總會來這里轉轉。“這是我們老書記李良寶的事跡展覽館。”徐生其輕聲細語,用手撫觸著展板上一張張泛黃的照片。最終他的目光在磚窯模型前停留,思緒也飄回了1972年那段艱苦的歲月。“那時候窮,只知道在土里刨吃食,過年的時候能吃上一頓紅燒肉就已經很好了。當時,老書記覺得,不能再這么窮下去了,就頂著壓力籌了700塊錢,建了兩座小磚窯。”

    從大隊會計到窯廠燒磚人,談何容易。然而華山雖高,頂有過路。“他在窯場一守就是14個月,每天24小時吃住在窯場,做到臉、手黢黑,只剩兩個眼珠子咕嚕咕嚕轉。磚剛燒出來,大家都怕燙,只有他總是第一個去接。”

    當一個人愿意敞開胸懷付出時,就會有人愿意付出更多。一年后,在村民們的全力支持下,李良寶用磚窯廠積累的第一桶金在窯廠旁辦起了長江五金廠,相繼又建起了長江化工廠、長江鋼管公司、長江拆船廠。從1972年到1983年,不過短短十余載,全村的工副業產值便勢如破竹,一舉突破了500萬元大關。1993年,長江村成功發展為江陰三個億元村之一,2002年,全村產值突破20億元,發展蒸蒸日上。

    李良寶的故事停在了2014年7月,他將一生都獻給了長江村。“雖然他已經走了,但提起他我總是要掉眼淚。”徐生其眼眶濕潤,“現在的幸福生活,不能忘記黨,不能忘記創始人。”

    老書記李良寶成功豎起了長江村的“產業之火”,新的“火把”也傳到了新書記李洪耀手中。

    通江達海

    鑄就千億“航母”

    一艘艘貨船穿梭于碧波蕩漾的江面,碼頭工人們忙碌的身影映射出熱火朝天的干勁。

    “這里是我們長江村的二號碼頭。從1998年開始,我們就一頭扎進了船舶工業這片藍海,也硬是把這門‘手藝’練成了金字招牌。”金靜君,長宏國際總裁助理,滿臉自豪地向我們講述著。“2010年,我們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斥資超70億元在浙江舟山打造了舟山長宏國際產業園。真正實現了‘走出長江、走向海洋’。”這一壯舉,不僅彰顯了長江村人的膽識與魄力,更為其實現從江到海的戰略跨越奠定了堅實基礎。(下轉A2版)

    ◆尋訪感言:

    人人都說長江村是全國聞名的“幸福村”。通過此次尋訪,我們可以發現,長江村關于“幸福”的秘訣其實并不復雜。以李良寶為首的“掌舵人”,喚起了長江村的產業生命力;當接力棒傳到李洪耀手中,轉型與革新,成為這一代長江人新的主題。然而,不管產業結構如何變化,所有的保障措施最終落實到的都是村集體和村民。

    長江村的中央公園豎立著幾塊石碑,上面印刻著“共同富裕”幾個大字。什么是共同富裕?在村里走上一圈你就能有些許感悟。在這里,你很難不被淳樸而熱鬧的氣氛打動:路邊,人們帶著孩子,聊著天;公園里,他們賞花、鍛煉。在這里,“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似乎有了更具象的體現:它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務實的,融入于村民的日常生活,體現在村民的一粥一飯和孩童臉上蕩漾的一嬉一笑。漫步于村莊中,你能感受到這里的生命充實飽滿,把平凡的日子過得熱辣滾燙。

    • 收藏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