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運輸局
    當前位置: 首頁 >  市交通運輸局 > 信息公開 > 政府信息公開目錄 > 規劃計劃
    信息索引號 01404053X/2025-00100 生成日期 2025-01-02 公開日期 2025-01-02
    文件編號 公開時限 長期公開 發布機構 江陰市交通運輸局
    公開形式 網站、文件、政府公報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公開范圍 面向社會
    有效期 長期 公開程序 部門編制,經辦公室審核后公開 體裁 其他
    主題(一級) 工業、交通 主題(二級) 公路 關鍵詞 鐵路,公路,總結
    效力狀況 有效 文件下載
    內容概述 市交通運輸局2024年工作總結及2025年工作打算
    市交通運輸局2024年工作總結及2025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來,江陰市交通運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牢把握開路先鋒使命定位,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交通運輸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陰新實踐提供交通支撐。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況

    1、抓項目穩投資,綜合樞紐加速構建。S1線正式開通運營,霞客灣站完成樁基、主體現澆結構施工,錫澄一體化發展再添助力。鹽泰錫常宜鐵路正式開工。江陰站增建動車存車場項目初步設計獲批。江陰靖江長江隧道全面開始內部裝飾,南引線、南接線路基及橋梁工程有序推進。滬武高速擴建江陰段全線開工,首座鋼結構橋梁安裝完成,正加快推進現澆箱梁、橋梁下部結構施工。快速路網不斷完善,濱江路(城區段)、錫澄路暨南大道以南段建成通車。S229江陰段完成征地手續并全面開工。田由路西延伸段張家港河橋主橋中跨合龍。長山大道南延取得核準批復,完成施工圖設計。G346國道(江陰夏東路至河豚路段)項目工可前置專題評價已完成,力爭年內完成初步設計審批。暨南大道西延完成初步設計審查。申張線江陰段航道整治工程航道標力爭年內完成交工驗收,北國大橋主體結構年內完工,陸家橋完成老橋拆除,管線遷改加快推進。

    2、抓創新爭試點,新質業態聚焦發力。深化“雙聯雙提”工程,《無錫(江陰)港總體規劃》修編環評通過省生態環境廳評估中心審查。港口集團5號碼頭建設基本完成、通用碼頭通過竣工驗收,交通強國專項試點項目積極推進,并成功入圍國家首批公路水路典型運輸和設施零碳試點。利港電廠1號碼頭初步設計獲批,揚子嘉盛LNG碼頭開工,利港電廠3號碼頭、長達國際5號碼頭二期、長宏國際2號碼頭等改擴建項目加快推進前期報批。加快長山港區東江作業區開發前期研究,14個專題通過專家評審。聚焦低空經濟新業態,編制《江陰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牽頭起草《江陰市支持低空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無錫地區首家民用無人機試飛運行基地通過驗收,江陰外灘至無錫碩放機場“空空聯程”項目成功首航,探索開展直升機空中游覽項目,“低空+”應用場景持續創新推進。

    3、抓運輸調結構,民生服務持續優化。推動運輸服務由“保障型”向“品質型”轉變,江陰站累計到發旅客超400萬人次,S1線客流量日均達4.34萬人次。優化調整42條公交線路,新辟城鎮、鎮村公交各1條。全市各醫院和養老中心常規公交線路實現全覆蓋,新開通校園定制公交線路30條,解決群眾就醫、通學等出行難題。積極開展“入戶”行動,組織碼頭、代理公司深入重點貨源企業上門推介,幫助本地貨從無錫(江陰)港啟運。建立“宜興—無錫—江陰”內河集裝箱船舶安全優先過閘工作方案,推動江陰—宜興內河聯運航線穩定運行。完成月城多式聯運物流樞紐一期(鐵路物流基地)建設方案,開行“江陰-寧波-中亞”多式聯運物流平臺,進一步打通江海聯運物流模式。1—11月份,全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6億噸、集裝箱運量90.5萬標箱。江陰船閘累計放行各類船舶16.25萬艘,征收過閘費6264.1萬元,減免過閘費1566萬元。加強公路、橋隧日常養護,積極推進美麗農村路、平安放心路建設。新建及改造寄遞公共配送中心2個、村級物流綜合服務站15個,江陰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2.14億件、業務收入13.26億元。優化營商環境,新建政務服務便民點1個,深化落實“證照分離”改革,“一件事一次辦”常態化運行,交通窗口辦結各類政務服務事項12.71萬件。

    4、抓改革提效能,行業治理提質增效。持續深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探索實施片區化執法模式,19個中隊整合為4個執法片區,基層執法效能有效提升。加強安全監管,深入開展交通運輸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聚力實施“八大行動”,推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深化“線上+線下”精準執法模式,依法查處超限超載車輛715輛,監督卸駁載貨物1.13萬噸。開展“智聯1號”“交通藍·護衛2024”等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各類交通運輸違法行為,累計立案2692起。繼續深入推進普貨運輸安全治理,鞏固聯合管理試點成效,開展重點企業從業人員專項安全培訓、小微企業“送服務行政指導”等活動。堅持科技賦能,完成江陰市交通運輸指揮中心平臺建設并啟用,基本實現機動勤務、工單處置、執法行業監測等功能,閉環處置督辦工單61單。推進重貨主防安裝應用試點,完成2532輛重型貨車監控設備安裝。深入推動“綠色車輪”計劃,淘汰中重型營運貨車411輛,新增更新新能源巡游出租車、網約車、公交車共400輛。推廣岸電建設和使用,持續打好港口污染防治攻堅戰,擦亮綠色交通底色。

    5、抓思想強隊伍,黨建引領激發活力。堅持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引導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以學習《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重點,舉辦專題讀書班,綜合運用集體學習、專題輔導、個人自學、交流研討、參觀警示教育基地、觀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做到學紀、知紀、明紀、守紀。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全力打造新時代職工文化新陣地,獲評“十佳書香機關”。完成交通宣傳片《騰飛》《我們》制作,常態化推進文明實踐,多形式傳播交通聲音。深化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建設完善行業三類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揭牌啟用法律服務站。聘請優秀司機為行風監督員,志愿服務車隊助力殘疾人事業,開展愛心送考等公益服務,不斷增強行業凝聚力。認真開展本系統國有資產清查利用工作,優化處置各類資產88處。毫不松懈糾正“四風”,加強群眾及社會監督,受理“12345”“12328”訴求9004件,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

    二、2025年工作打算

    1、聚焦融合互通,提升綜合樞紐能級。啟動《“十五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基本思路》以及《“十五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編制。優化快速環線東線線位,提升綜合交通運輸能力。搶抓國家“兩重”“兩新”政策機遇,梳理港口碼頭、多式聯運、綠色能源、低空經濟、車路云等9大概念項目組團,擴展交通融資渠道,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保障。全力做好鹽泰錫常宜鐵路江陰段征地拆遷、配套服務等工作,保障江陰段全線無障礙施工。積極推進江陰站動車存車場項目、江陰第二過江通道及南引線、南接線建設,力爭2025年內基本完成。加快滬武高速擴建、S229江陰段項目建設,錫澄路快速化改造(塘頭橋至顧桐路)建成通車,田由路西延伸段力爭完成交工驗收,啟動濱江路二期項目建設。加快推進G346國道(江陰夏東路至河豚路段)、暨南大道優化提升、長山大道南延、惠澄大道快速化改造江陰段等項目前期工作。全力推動“水運江陰”重點交通項目落地見效,完成港口集團5號、通用碼頭建設,揚子嘉盛液化天然氣、利港電廠1號碼頭啟動建設,加快推進長達5號碼頭二期、興澄特鋼等碼頭升級改造項目前期手續。申張線江陰段航道整治工程完成竣工驗收。

    2、聚焦強鏈補鏈,強化產業經濟支撐。攻堅“雙聯雙提”工程,提升樞紐承載能級,積極培育交通新質生產力。積極推進《無錫(江陰)港總體規劃》修編環評報批。加快推進長山港區東江作業區的開發納規,布置新的集裝箱作業區,提升港區整體承載能力。緊抓江蘇省發展內河集裝箱機遇,結合內河干線航道網整治、內河規劃修編,推進錫澄運河江陰交投公司月城多式聯運碼頭、申張線華士段交投公司二號碼頭前期研究,充分發揮錫澄運河、申張線等內河航道水路集散優勢,融入區域多式聯運大格局。進一步放大無錫市港口集裝箱聯盟“三港聯動”合作效應,開拓內河集裝箱運輸服務范圍,構建內河集裝箱支線運輸體系。依托民用無人機試飛運行基地平臺,積極探索“低空+”應用場景,重點研究無人機在公路、軌道、航道巡檢和港口安全環保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推動形成低空經濟產業集聚效應。

    3、聚焦品質共享,優化運輸服務保障。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出發點,做好做實交通運輸民生實事,有效提升交通客貨運輸保障能力。積極對上爭取,合理增加江陰至上海、浙江、北京等方向的列車開行對數。積極發展定制客運、定制公交等新模式,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出行需求。加強溝通對接,積極推行江陰公交地鐵與省內其他城市公共交通領域“一碼通行”,實現不同運輸方式的高效銜接。聚力物流暢通,推動多式聯運、綠色貨運配送發展。加快交郵融合,規范快遞末端網點管理,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物流服務保障。加強公路橋隧日常養護,進一步提升公路路容路貌,營造綠色舒適出行環境。以“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為標準,推動開辦運輸企業“一件事一次辦”高效落實,有序推進涉路施工一件事辦理,不斷深化政務服務品牌建設,持續優化營商服務環境。

    4、聚焦安全穩定,增強綜合治理能力。堅守安全發展底線,深入推進交通運輸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聚焦“兩客一危”、港口水運、交通工程、路橋隧閘、寄遞物流等領域開展隱患排查整治,提升道路運輸本質安全,推動行業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向好。扎實推進片區化執法新模式,有效構建組織有力、協調順暢、聯動高效的運行機制,助推綜合執法工作提質增效,全力維護安全有序的交通運輸發展環境。充分發揮新質生產力的放大、疊加和倍增效應,深入研究數字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場景,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行業深度融合。依托交通運輸指揮中心,充分挖掘數據資源的潛在價值,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堅持向“綠”而行、低碳發展,嚴格做好交通運輸領域污染防治,加強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環節長效管理,加大港口岸電、新能源車輛等推廣使用,有序推進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5、聚焦黨的建設,凝聚行業發展合力。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為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建立健全“第一議題”制度,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不斷夯實思想和政治根基。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統籌抓好主題宣傳、風險研判、輿論處置等工作,積極弘揚新時代交通精神。深入實施“攀登計劃”,繼續推行“書記抓+抓書記”“清單制+責任制”“部署激勵+跟蹤問效”一體化聯動,逐級傳導壓力、推動工作落實。圍繞交通重點工程項目建設、行業管理、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等重點難點熱點,加強黨建聯建、部門聯動,推動交通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持續開展“交通干部講壇”“交通青年說”,進一步展示和提升干部擔當攻堅本領,加強年輕干部培養激勵機制建設,樹立重實干、重業績用人導向。牢牢扛起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馳而不息糾“四風”、促新風,持續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緊盯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加強廉政風險管控,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環境。

    • 收藏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