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局
    當前位置: 首頁 >  市住建局 > 信息公開 > 政府信息公開目錄 > 規劃計劃
    信息索引號 01404053X/2025-00152 生成日期 2025-01-09 公開日期 2025-01-09
    文件編號 公開時限 長期公開 發布機構 江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公開形式 網站、文件、政府公報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公開范圍 面向社會
    有效期 長期 公開程序 部門編制,經辦公室審核后公開 體裁 其他
    主題(一級)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 主題(二級) 城鄉建設(含住房) 關鍵詞 規劃,建設,建筑
    效力狀況 有效 文件下載
    內容概述 2024年度工作總結建設質量監管科2024年建設質量監管科(以下簡稱質量科)在住建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依據科室新“三定”,圍繞科室建設新要求,以高質量建設和管理為目標,緊扣文明施工、既有建筑安全和質量監督三條主線,在科室內部管理上強化專業素養建設和分工協作,在建工條線上突出組織引領和指導督促,在跨部門對接上樹立管服并進的主管部門形象。
    2024年度工作總結及2025年工作計劃(建設質量監管科)

    2024年度工作總結

    建設質量監管科

    2024年建設質量監管科(以下簡稱質量科)在住建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依據科室新三定,圍繞科室建設新要求,以高質量建設和管理為目標,緊扣文明施工、既有建筑安全和質量監督三條主線,在科室內部管理上強化專業素養建設和分工協作,在建工條線上突出組織引領和指導督促,在跨部門對接上樹立管服并進的主管部門形象。整體上,科室的示范引領、組織統籌、督查督辦作用有較為明顯的提升,較好地完成各項年度任務?,F將主要工作匯報如下:

    一、科室團隊建設和作風方面

    內部分工上,依據科室職能形成科室負責人統領把關、科室成員按條線分工并互補協作的工作模式。業務學習上,按條線梳理知識框架,形成概念;依托專項行動填充專業知識,查漏補缺;推動成員參與一線工作,學以致用。工作方式上,全面加強與建工中心聯動和業務參與度,杜絕切蛋糕式各做各的或二傳手式光傳不干的消極作風。工作實操上,采取線上線下兩結合方式,利用屏前檢查抽查摸底,四不兩直實地核實督辦。

    二、文明施工管理方面

    一是揚塵防治早部署。召開揚塵污染防治首季爭優推進會暨文明施工管理學習會、召開重點區域建筑工地揚塵治理推進會,加強復工復產后春季揚塵治理。參與制定聯合交底辦法,對政府重點項目、房產項目等大型新開工項目進行安全、質量、文明施工、市場行為等方面的一次性聯合交底,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參與制定《2024年江陰市建筑施工揚塵污染整治工作方案》,修訂《2024 年江陰市各鎮()開發區污染防治重點指標及工作月度考核辦法》和《2024年江陰市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考核辦法》。二是交辦任務早落實。大氣污染應對工作期間,提交應對工作統計表97份;完成無錫污染防治監管平臺問題線索總量6件,辦結率100%;按月填報污染防治攻堅重點任務進展情況,提前兩個月完成4個全電工地試點和內部考評;及時督促完成文明江陰云平臺37處建筑工地圍擋、公益廣告的整改和無錫啄木鳥轉辦單1份;督促完成省督、央督交辦件各1份;聯合建工中心,開展建筑施工標準化文明示范工地評選,公布2023年下半年度市標化工地30個,2024年上半年度市標化工地28個。三是文明施工提標準發布揚塵污染防治攻堅典型項目7期(預計到12月底發布9期)。對表揚項目提升上榜標準,從工地周邊道路、出入口形象和標準(相關公示和標語、圍擋做法、噴淋、車輛沖洗等)、場內功能區布置、不同施工階段的典型做法、創新或高標準降塵措施等方面進行全面考察和展示,力求切實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四是監督管理分層級。過上級督查和自身找差,針對文明施工特點,形成按重點區域、重點監管對象、重要施工階段劃分的三類層級;推行總承包單位全面負責制,消除管理盲區;優化行政管理資源,進行差別化管理,集中力量,精準監管五是垃圾處置立規矩。發布《關于開展建筑工地建筑垃圾處置管理專項整治行動的實施方案》(澄住建〔202454號),聯合建工中心成立督導組,圍繞前期排查問題進行重點“回頭看”,截至目前,共檢查對全市建筑垃圾檢查555/次,發現整改問題186個;對接城管局,就建筑垃圾公示牌標準、方案備案、處置核準、準運證的辦理流程、回執內容、存在漏洞等提出改進、優化建議并推動落地;全面推動建筑泥漿場內固化,聯動城管局、屬地綜合執法局處理涉嫌違反泥漿處置規定事件2起。六是指導督辦見真章。利用智慧工地云平臺常態化開展屏前檢查,移交建工中心25個問題工地;對50余處工地采取四不兩直方式直插現場突擊檢查,移交建工中心34個問題工地;開展拆除工地、閑置土地突擊檢查,對屬地發布工作提示函7份,移送屬地綜合執法局和城管局違法線索函1份。七是政策文件廣參與。秉承不缺位不越位原則和提升監管顆粒度原則,提交17次建議/意見反饋(含二次征求),已發布文件中有7個最終采納,涉及揚塵、精細化管理考核細則、揚塵分級分類管理、建筑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和長效機制、排水管網管理機制等方面。

    三、既有建筑(自建房)方面

    1.周密安排部署,全面強化責任落實

    一是落實責任到人,推動分級管理制度。遵循三管三必須原則壓實各級責任,重新確認和動態更新各屬地、行業部門分管負責人、聯系人,督促鞏固各鎮街“三員”制度,形成聯絡清單并組建全覆蓋的分類工作群。二是聯動行業部門,壓實行業職責。在聯合檢查中實施指導,在督促中強化行業部門和安全責任人落實責任。聯合教育、文體廣旅、衛健委對15處公共建筑抽查;聯合工信局對6個船舶企業的廠區建筑安全進行實地檢查;聯合民政局對其4個直管場所的建筑安全和防雷措施進行實地檢查和指導;聯合建工中心協助應急局對12個鋁加工提升改造企業進行現場調研評價;聯合民宗局對3個宗教場所實施檢查。三是多措并舉,強化督辦。通過線上督促、線下實地指導幫扶、推進會和提醒/預警函等方式推進隱患整治。今年以來開展專項推進會3次,發布提醒、督辦類函件19件,日常指導(乃至“保姆式”服務)無可計數。

    2.狠抓整改落實,縱深推進排查整治

    一是組織推進排查,按時完成整治任務既有建筑方面,累計排查53914棟,初判隱患建筑207棟,全部完成整治銷號;公共建筑專項排查整治方面,累計排查2663棟,初判隱患建筑126棟,全部整治銷號;自建房方面,累計排查258431棟,初判隱患建筑410棟,新增隱患1處,全部完成整治銷號。二是提升整治標準,加強整治審核銷號。依據無錫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最新要求,對今年以來無法采取工程措施的隱患自建房采取屬地申請、加固圍擋和加設監控等提標措施;督促屬地對4處已整治的隱患自建房實施進一步整治銷號;公共建筑銷號審核方面,督促專業人員參與評估、落實使用單位主體責任和強化現場措施的影像留痕,督促重新整治銷號申請60余次。三是開展部門直查,切實履行督查職責。堅持線上+線下聯動整治,日常督導+突擊檢查相結合,通過事前摸排系統平臺信息、事中現場實地核查校驗、事后反饋問題跟進整改全流程跟進隱患整治落地閉環。今年以來累計書面交辦信息填報錯誤、管控措施不到位、隱患發現或整治不及時不到位點位56處,問題80余個。移交經營性自建房消防隱患點位23處,隱患60余個。做到一房一檔、一房一策、一房一責任,跟進整治方案到位,對整治進展緩慢和推進不力的地區予以常態化督促和點對點幫扶指導,以釘釘子精神把存量風險隱患整治落實落細。

    四、質量監督方面

    一是持續推進類聯合驗收,優化申報手續。緊盯各部門預定流轉周期,確保各環節時效,組織推動聯合驗收項目累計30個。聯合審批局、建工中心、消審科精簡非必要和系統內可流轉材料,建設工程消防驗收備案由5項材料減為3項;特殊建設工程消防驗收由4項材料減為3項;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由19項減為14項材料,累計精簡申報材料8項。二是持續推進信息公示,拓展公示范圍。依據省住建廳于2023年底發布的《關于推進住宅工程質量信息公示工作的通知》(蘇建質安[2023]187號)文件要求,把信息公示項目范圍由商品住宅拓展到安置、保障房類,全面引入社會監督機制,倒逼工程建設各方主體責任進一步完善住宅工程質量保障體系。今年累計實施20個住宅項目的質量信息公示。其中,商品房項目14個,公示率100%;推動安置房信息公示6個。三是持續推進檢測監管,完善監管平臺。組織多輪次工程質量檢測管理辦法修訂和調研,對登記納管、各方責任、最新要求進行進一步明確和規范,目前基本定稿。全面推廣見證檢測監管平臺,組織包括開發企業、檢測機構、參建方的調研會,持續優化系統。目前,已有153各項目納入見證檢測監管,逾300家單位,超1000人參與使用,累計產生40000組見證記錄。開展鑒定機構行為檢查,針對C、D級上報情況、現場檢測留痕、鑒定報告規范和完整性進行評審,對不規范行為責令整改,對相關機構實施約談。四是開展工程建材整治,保障建筑安全。聯合建工中心開展建筑材料專項整治行動,涵蓋預拌混凝土企業、在建工程現場用材和進場報驗行為檢查。目前整治行動在實施中。積極響應上級對建筑用砂的管理要求,堅決打擊違規海砂流入建筑市場,聯合建工中對涉事碼頭海輪、堆場、混凝土企業和工地混凝土拌合物、構筑物開展砂料氯離子抽檢專項行動,并起草《關于進一步嚴格建筑用砂管理的提醒函》(澄住建函[2024]71號)。會同交通、海事、市監等部門多次調研長宏碼頭和相關砂料采購企業,形成聯合震懾。

    五、下步工作計劃

    1.優化監管系統,加強線上監管。一是推動鑒定監管信息平臺落地。完善機構登記納管和對外發布工作,建立方案、過程檢測和報告上傳和可追溯渠道。二是推動優化文明施工模塊(智慧工地)。推動平臺中監控回看、噪聲和揚塵評價指標、清洗平臺數據展示、設備在線率等子模塊改進,便于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三是全面開展線上線下綜合監督。梳理三個條線的監管平臺,充分挖掘數據可用性,提高平臺使用率、壓降自動告警量、提升告警閉合,把屏前檢查作為日常工作常態化執行。

    2.提升評優標準,樹立標桿引領。一是梳理修訂評審文件。全面修訂標化工地、優質結構、優質工程評審文件和考評表,納入最新考核評價標準和條款,做到與時俱進。二是從嚴推舉、評優評審環節。從評審組成員優選、現場考核影像化、公示展示全面化、考評后評估入手,切實把評優工作做實做細,起到區域引領示范作用,杜絕形式化、流俗化。

    3.推動部門聯動,做到履職提效。既有建筑(自建房)安全管理方面,一是加強部門和屬地間的指導和信息互通,通過培訓、交流座談會、推進會、調度會等形式形成“主管部門督導、行業聯動加強、屬地經驗共享”的良性機制;二是強化分級協作管理,發揮統籌管理、指導職能,加強行業直查和部門聯查,督促、屬地板塊排查整治的分級管理和聯動管理模式。文明施工管理方面,在建筑垃圾處置管理上,與城管部門的信息互通和檢查互動,在源頭管理上起到聯合整治作用;在拆除工地文明施工管理上,和動遷部門、城管局、生態環境局進一步加強協作,對屬地、施工單位開展指導、加強督促,盡快在工程備案、建筑垃圾備案和核準、現場文明施工標準上進入正軌。質量監督方面,在工程報監和許可環節,加強對審批部門和綜合執法局的指導,研究審批發證前工程現場核實環節,壓降違章開工項目。

     

    • 收藏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