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人民政府近期公布了
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我市中醫院和中西醫結合醫院的6個傳統醫藥項目成功入選
入選第六批無錫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澄江膏方
(市中醫院)
“澄江膏方”起源于清末,強調膏方的“三辨三調”原則,根據不同人群需求量身定制,嚴格一人一方,“辨證務求精準、組方務求其本”。以江陰市中醫院為代表的“澄江膏方”秉承“開好方、用好藥、制好膏”的“三好”理念,建立標準體系,規范膏方制作,嚴格把控貨源道地正宗,重點掌控火候、收膏等關鍵步驟,從配方、浸藥、煎煮、濃縮、收膏、包裝、涼膏、容器的消毒處理等環節實施全過程管理,確保膏方制作質量。
澄江皮膚病診療技藝
(市中醫院)
澄江皮膚病診療技藝發源于清末,經江蘇省名中醫孫澤民傳承至澄江鎮醫院(中醫院前身),并開設皮膚科。后經探索研究,皮膚科擁有自制制劑34種,廣泛運用于治療各種皮膚瘙癢、濕疹、癬病、白癜風、銀屑病等皮膚疾病??剖彝瑫r還開展火針、頭皮針、梅花針等特色中醫適宜技術,切實提升白癜風、痤瘡、脫發等常見皮膚病的診療效果。
澄江痔瘺診療技藝
(市中醫院)
澄江痔瘺診療技藝由孫澤民首創,通過后人不斷地傳承完善,澄江痔瘺診療技藝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診治方法:開創療法獨特的混合痔手術操作技術,研制多種特色內服藥治療痔瘡出血、潰瘍性結腸炎等病癥,開發多種外用中藥散劑幫助患者加快術后愈合。三大特色療法沿用至今,為無數百姓解除了病痛,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簡、便、驗、廉”的優勢。
劉氏傷科外治
(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劉氏傷科外治是以“中醫外治”為特色的中醫藥診療方法,以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結合現代醫學肌筋膜理論與解剖學相關理論辨證施治,創立了一套獨特的中醫辨證思路和診療方法。通過針灸、熏蒸、穴位注射、撥針、內熱針等中醫適宜技術,配合推拿、按壓等自創的外治手法,配以自制的配方膏藥和中藥內服制劑,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和腫脹,加速損傷組織的修復,作用迅速、療效獨特。
入選第六批無錫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擴展項目名錄
針灸(澄江針傷五步法)
(市中醫院)
澄江針傷興起于清末,尊崇“肢體損于外,則氣血傷于內”的思想,重視“從外治內”,采取“一針、二揉、三牽、四扳、五貼藥”的方法治療傷筋、頸肩腰背痛及關節紊亂等疾病。以針、揉、牽、扳為主,兼用中草藥煎劑內服外洗和膏藥敷貼,第五代傳人朱志峰還會根據季節時令的變化和患者情況的不同將協定散劑四虎散、四清散、四香散等融入傳統膏藥進行貼敷,針、推、藥相結合,顯著提高療效,縮短療程,真正做到內外同治。
針灸(澄江針灸)
(市中醫院)
澄江針灸學派是由著名中醫學家、針灸教育家承淡安所倡引。江陰市中醫院針灸科傳承和接續了“澄江針灸”這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火針、溫針灸、腹針、穴位埋線等多種針法,針刀、松筋針、撥針等中醫微創項目,挖掘、整理、推廣冬病夏治三伏針、三伏貼、督脈走罐法、角針原穴法、井穴通絡法等澄江針灸學派特色診療技術,探索中醫經典病房建設,針藥并用開展針灸科常見疾病和復雜疑難病癥的診治工作。
![]() |
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版權所有 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 電子郵箱:mayor@email.wuxi.gov.cn
蘇ICP備05002806號
|
![]() |
![]() ![]() |